在太极拳习练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0-03-02

文/南石头街太极拳队 谢雅莎

 

我是晓港辅导站的谢雅莎,今年六十二岁。1976年刚参加工作不久,作为单位共青团委委员的我,积极和广大共青团员一起,经常参加单位的体力义务劳动,通常是干到深夜十二点钟才回家,第二天7:45时又上班。结果因劳累过度大病一场,病休半年。那年才二十岁。从那时至今,只要是稍重的体力劳动,我都不能做,想来可惜。病休期间,除遵医服药,我选择了学习太极拳辅助治疗养生。一练至今,就是四十二年。感觉身体好了,多年练太极拳松活了。退休后,还到老人大学教太极拳班十多年,传承太极拳,带领更多的退休人员练太极拳,锻炼身体,健康快乐。

在多年的太极拳习练过程中,在不同阶段多位师傅和老师的指点下,我是一点一点地学,一天一天地练,不断感悟,不断修正不足。为了我的身体健康,可以说是用锲而不舎的精神,海绵吸水的容量,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谦虚不恭地同各地师傅,老师,拳友交流,与世无争的态度,,心静心清求学修炼,正如众论的:入门引进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杨澄甫先师云:“虽然良师之指导,好友之切磋,固不可少,而最紧要者,是在逐日自身之锻炼”,“若能晨昏无间,寒暑不易,一经动念,即举摹练,无论老幼男女,及其成功则一也。”不断钻研要领,提高水平。慢慢地把我天生遗传的翘臀身形,在练拳时,可以做到尾闾中正,凡转身处,腰,胯,肩同时转动,敛臀练拳,使臀部如正身坐凳一样,自然而然,利于气沉丹田。由其在练拳时,注意腰为一身主宰。拳论云:“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气如车轮,腰如车轴”,有不得机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故松腰为练拳之关键要领。能松腰才能气沉丹田,能松腰才能灵活稳健。太极拳的虚实变换,皆应由腰转动。只有以腰为轴,动作才能做到上下相随。也利于对内脏的自我按摩,,增强生机。太极拳四肢动作,实则是腰腹的动作,非如此,是不能达到轻灵沉着而锻炼全身之效。所谓“气沉丹田”,气者,内气也。丹田者,脐下三寸,乃小腹部。丹田为人体之重心,中气之枢纽。气沉丹田,即以丹田为中气运行之根基,无论何时,得保持重心的稳定。含胸拔背而勿使俯仰,沉肩坠肘而勿使飘浮,主宰于腰而勿使散乱,虚实分明而勿使僵滞,皆有气沉丹田之意。

2010年底,跟广州市太极拳协会晓港站,去杭州参加(第三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在赛场聆听了崔仲三老师对国家套路32式太极剑与42式太极剑的区别不同的讲解,很清晰明了。2012年,我参加了由全国老体协牵头的全国首届华北五省七市太极拳及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有幸与华北五省七市的太极拳名师名人,交流练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在同哈尔滨市太极拳协会主教练黄老师的交流中,共同探讨了演练太极拳国家套路能否养生的问题,颇有同感,认为,用练传统太极拳的理念和方法演练国家套路,同样可以达到养生健身的目的。2014年,随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泉清师徒一行二十人,到邯郸市参加首届世界传统太极拳运动大会,在陈师傅的带领下,与众师叔公师叔伯相聚论拳,热闹受教。其间由陈师傅的师弟、邯郸太极拳杂誌社办公室主任带领,去到邯郸市太极学院(国家本科编制),上了一堂太极拳互动课。听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讲授《全国及世界各地在演练太极拳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纠正方法》,演示讲解了白鹤亮翅、手挥琵琶、高探马、野马分鬃、搂膝拗步的规范动作与不规范动作的区别及纠正方法。特别强调弓步时前后脚的横距离,虚步桩的前后脚虚实三才桩的问题,使我们受益良多。

在多年的太极拳学练中,非常感恩(四十多年前已六十多岁)带我入门学太极拳的谭老前辈,让我从零基础开始学练传统杨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健身。之后有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惠州惠城太极拳创会长陈泉清师傅,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西安市的张全安老师(扎西的师兄),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香港启贤太极拳会社社长(杨氏第五代传人马伟焕老师的弟子)李锐江师傅,后续教我学练杨氏太极拳85式,30式,太极推手入门。同时感恩广州的陈师傅,邓丽芬老师,伍运莲老师等等,教我学练太极拳国家套路拳剑扇刀。让我在退休后,有较多机会参加市太极拳协会举办以及省以上单位举办的比赛,交流,展演活动。特别是伍运莲老师令我有较多的平台学习。以上师傅和老师,都是我在不断学练太极拳征途中的加油站,滋养着我在太极拳习练的健康道路上,求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