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练拳时“膝尖对脚尖”的认识与体会

发表时间:2020-03-06

文/黄花站 李志高

 

太极拳的整套动作基本上都是在屈膝半蹲的状态中进行的,膝部因此而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若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与膝部有关的动作做得不规范,违反了膝关节的生理结构,可导致膝关节受损。在太极拳教学中,教练员不仅要传授拳理拳法,还要教会学员如何保护膝关节,防止练拳时膝关节受损,例如练拳之前要充分热身,屈膝时膝盖不能超过脚尖、膝尖要对脚尖,拳架不要过低……等等。通过讲解和示范,初学者通常对“练拳前充分热身”、“屈膝时膝盖不超过脚尖”、“拳架不要过低”等要求都能掌握运用;但也有一些学员反映对屈膝时“膝尖对脚尖”的要求和做法不太理解,似懂非懂,较难掌握。因此,有必要在原理层面对“膝尖对脚尖”的要求进行剖析,使学员能够清晰理解,牢固掌握,并在练拳实践中灵活运用。

人体的膝关节是股骨(大腿)和胫骨(小腿)的连接枢纽,由于膝关节生理结构的限制,使其几乎只可绕单一方向的轴转动,这就限定膝部基本上只能沿着与假想轴垂直的平面作开合运动,即伸展和屈收,而侧向扭动的余地不大。在膝关节受力的情况下,如果膝部扭动过大就会造成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偏于一侧,甚至关节面不吻合等问题,从而导致膝关节的肌腱、韧带、髌骨以及内外半月板的损伤。小腿与脚掌的连接枢纽是踝关节,踝关节也是几乎只可绕单一方向的轴转动,而这根轴的方向恰恰和膝关节假想轴方向相同,这就限定了脚掌也只能沿着与膝关节同一的运动平面作上下摆动,而作左右扭动的余地同样不大。

正因为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限制有着这样的关联,所以练拳时若要保证膝关节仅作屈伸运动而不被扭动,就务必使大腿、小腿和脚掌三者始终大致在同一个平面上。直观地看,就是膝尖的方向要和脚尖的方向保持一致。关于这一点,前人早有论述,如定踨于膝”、膝脚同向和顺,顺则相随,随则不扭”,等等。都是要求膝与脚的方向要一致。而我们常说的“膝尖对脚尖”(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膝尖找脚尖”),则是对“膝尖方向和脚尖方向一致”这一描述的简略说法。我们不应将“膝尖对脚尖”简单地理解为“膝尖对着脚尖”,而应理解为“膝尖方向对准脚尖方向”。(膝尖的方向有时候可能不太容易确定,这时可以用大、小腿所构成的平面的水平方向来判定。)

综上所述,以上关于练拳中防止膝关节受扭的几种说法,其实质是一致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达如下:

——“保持大腿、小腿和脚掌三者在同一个平面上”是防止膝关节被扭的基本原则;

——“膝尖方向和脚尖方向保持一致”是对基本原则的直观描述;

——“膝尖对脚尖”则是对直观描述的简略表述。

练拳时怎样在运转和定势中做到“膝尖对脚尖”呢?下面以24式太极拳中从左野马分鬃转为右野马分鬃的腿部动作为例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1. 右腿屈膝后坐时,如果右膝直接下沉,膝尖的方向就会与脚尖方向形成夹角而非同向,即膝关节被扭;所以后坐时右膝在下沉的同时还应向右方划一个小弧,以确保在屈膝后坐的整个过程中膝尖的方向始终都与脚尖方向一致。由于后坐时重心只是稍后移,并非完全落在右腿上,因此膝盖并没有移到脚的上方,但是只要膝尖的方向与脚尖方向一致,就可以认为做到了“膝尖对脚尖”。

2. 转体撇脚后,左腿屈膝、重心移到左腿的过程中,如果左膝对着左脚尖前移,那么膝尖的方向也会与脚尖方向形成一个夹角;因此左腿屈膝时,左膝应顺着脚尖的方向平行移动,这样做会使左小腿微微向左倾斜,但保证了膝关节的顺遂

3. 随着左腿的屈弓,右腿慢慢前蹬,接近蹬直时,要提起脚后跟以脚前掌为轴碾脚外展以调顺膝关节。

4. 右脚收到左脚内侧后,右转上步时,左膝不要右移,而是要依靠左胯的打开来实现上体的右转。

5. 由于上步后右脚位于右胯的右前方,右腿屈膝前弓时,如果右膝直接向右脚方向直线移动,势必会造成膝关节的扭动;所以右腿屈膝前弓时右膝同样要顺着右脚尖的方向平行移动;但是由于右胯是随着右腿的前弓而同时逐渐向右移动的,所以右膝的实际移动路线是向右的弧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所谓“小马步”的过渡。

6. 在右腿屈弓的同时上体右转、蹬左腿,如果先转体再蹬左腿,就会造成左膝内扣,使膝尖方向向右偏转,与脚尖方向形成夹角;正确的做法是一边转体一边蹬脚,这样有利于保持膝尖方向与脚尖方向基本一致;当蹬腿接近到位时,还应及时碾脚调整左脚的夹角使左腿膝关节更加顺遂

7. 弓步的定势应做到前腿膝盖不超过脚尖;膝尖要对准脚尖方向,膝盖不能外撇或内扣而使膝尖方向与脚尖方形成夹角,否则会使膝关节被扭而遭受损伤。

保护膝关节的要求和方法有许多,以上仅仅是针对练拳时如何运用“膝尖对脚尖”的方法来防止膝关节损伤的粗浅认识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