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接力 期盼

发表时间:2018-04-21

  在我的心目中,李卓儒先生不但是广州市群众性太极拳普及和推广功不可没的好领导,是广州市太极拳协会发展的创会老会长,更是一位慈祥的长辈。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以其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的工作作风,带动和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广州太极拳人,我也是其中的一名受益者。

  自1975年成为沙面网球场太极拳辅导站的第一期学员开始,42年来跟随协会发展的脚步,我从一个对太极拳完全懵懂的好奇学生,成长为广州市太极拳协会的一名义务工作者。1983年12月,广州市武术馆成立。根据发展的需要,经过李卓儒先生和各方面的努力,在1985年和1989年年底起,因当时的体制问题,我先后两次被借调到市武术馆,直至1993年正式调入市武术馆。在市武术馆工作期间,我有幸在李卓儒先生(下面简称为老李)的领导、               关心和教育下,参与了市武术馆和市太极拳研究会的工作。老李鼓励我要:多学习、多做事、多学本领,为研究会多做工作。

  (一)多学习之一是多学习太极拳知识,努力提高太极拳的技术水平。为了让我能有机会多学习,在“1984年武汉国际太极拳剑邀请赛”期间,他努力为随队参加集体24式太极拳表演的我,争取到上场比赛的资格,让我能和其他太极拳前辈一样,收获了第一枚由中国首次举办的国际太极拳邀请赛金牌,更令我有信心在之后的各级比赛中得到锻炼并取得良好成绩。自1990年至1994年期间,我与黄本荦老师一起,连续五年囊括了第八届、第九届省运会武术比赛太极拳项目和每年的省武术调赛的男、女子太极拳、太极剑项目第一名。在日常工作中,老李更像是一位老师,耐心地帮助我提高业务水平。每一份文稿,他都亲自仔细认真地审阅和修改,甚至细致到文章的标点符号的使用……。为日后我的工作,打下了认真、细致、于事前尽量完善好工作方案的良好习惯。

  (二)舍与得的关系。市太极拳研究会为推广、普及和方便群众学习太极拳,早期由薛安日老师为主,后期汇同了几位主要的老师,先后编印了八辑《太极拳参考资料》和先后拍摄了《24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吴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太极双扇》、《8式太极拳》、《太极单扇》等教学片,其中我有幸参加了大部份的工作。特别是第八辑《太极拳参考资料》,是在老李患病住院期间完成的。当时我除了做好部份增补套路的分解动作口令编写和所有文字的校对外,在老李的指导下,先后多次地跑相关单位,办理出版印刷号并送往印刷厂联系印刷,甚至连封面的会徽,也是在当时有限的条件下,参照我会的小徽章,自己动手,用圆规和剪纸的办法,以手工制作绘画出来的。终于赶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完成印刷,作为研究会迎接香港回归的一份献礼。虽然在此期间,自己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老李仍然教育我,将责任编辑的名字,让给几位老同志。在努力为太极拳协会的工作中,他教会了我以谦让的心态,于成绩面前不居功、不自傲,并逐步明白了取舍之间的关系,学会了舍也是得的辩证思维方式。

  (三)鱼与水的关系。一直以来,老李为广州市太极拳事业的发展废寝忘餐,辛勤付出,经常带病工作。即使在入院治疗期间,也一直惦记和筹划着广州市太极拳事业的发展。有一次,双休班的一位老师临时因事不能正常上课,一下子找不到代课的老师。为了不耽误学员们的学习,老李亲自替班,终因体力不支而晕倒……。老李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的工作作风,令跟随他工作的人,在他的感染下,也都自觉地努力工作,并得到更多太极拳爱好者的尊敬和支持,对我们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受他的工作作风影响,直至后来跟随原市武术馆馆长甘海明先生的工作,也能在甘馆长的工作中找到他的影子。从协会的章程和性质来讲,我们开展的是一项群众性体育运动和工作。而每一位协会核心成员,都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义务工作者,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教练员、辅导员和会员朋友们。要做好工作,首先要端正态度,我们来自于群众,也应服务于群众,要明白是大家支持和协助了我们完成各个时期的工作计划和任务。所以在工作中,要学习李卓儒先生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不要只懂得发号施令,不懂得身先士卒。如果没有了大家的支持,我们将一事无成,没有了群众基础,无论职务有多高,我们什么也不是。道理很简单,没有水,还能有鱼吗?由于注意身体力行,注意和广大教练员和群众打成一片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无论是接受上级下达的或自行组织的大型表演和群体任务,都是如鱼得水,在大家的支持下圆满完成。其中有一件事令我至今难忘,仍历历在目。1999年12月底的迎接澳门回归,我们接受了在广州市主会场——中山纪念堂500人表演太极双扇的任务。1999年的12月底,由于受冷空气影响,寒夜冷雨,中山纪念堂的草地早已被雨水淋得遍地泥泞,之前一班热心支持工作的老师,花了许多时间帮忙布下的队列标志,也早被反复排练的队伍踩进了泥土里面,许多人的鞋子都湿了。后来,这些标志还被不知就里的纪念堂工作人员拔出来扔掉了,热心帮忙的老师们的辛勤付出白费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标志再也找不齐了。在没有布点标志的情况下,队伍的演出质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加上为了保证演出质量,连续几天的连排、彩排,大家都非常辛苦,但队伍中却没有人提出怨言。然而在此之前的日子,我在医院做了甲状腺肿瘤的切除手术,不幸的是病理报告查出是甲状腺癌。由于受老李长期坚持一心放在太极拳事业的精神影响,心里放不下这500人的双扇表演任务,刚出院的我,脖子上的纱布还未能拆下来,说话发音也很困难,仍然坚持返回到排练的现场。当时,我和甘馆长各负责左右两边上场的250人队伍,然而,参与表演的教练员和演员,她们告诉我:“李老师,你不用多说话,只要你一个手势,我们就会按要求执行……”。结果,这次表演即使在大会临时变换音乐的情况下,前边只有简桂妍老师和我两人分两边带练,全体演员全身心投入,不费导演太多功夫,整个队伍的表演竟能整齐划一地成功演绎,还特别受到市委、市政府、主办方和各方面的表扬。这是继1997年第一次在天河体育馆150人集体双扇和“1997广东省健步走暨广州市第四届职工运动会、市第12届青少年运动会、市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千人集体双扇表演后,又一次成功的表演,因此广州市太极拳研究会的集体太极双扇名声在外,集体太极双扇成为我们协会的一张亮丽名片。之后我们多次接受大型表演任务,只要简单的动员,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些简单的指挥,就能与大家形成默契,让我们的工作每每能顺利完成。也因为这样,在我内心最艰难的时刻,是朋友们给予了我最大的帮助,给予了我乐观面对生活的勇气,给予了我更努力为广州市太极拳研究会发展工作的信心。

  (四)广州市太极拳协会来之不易,望珍而惜之。2004年,广州市太极拳研究会的接力棒交到我的手中,身上的担子更重了。由于当时“法轮功”的猖獗,在社团管理的2003年终报告送检之时,上级领导部门以加强管理为由,要将太极拳研究会并入到广州市武术协会,作为二级拳会进行管理,不给予我们的年终报告加盖公章,造成我会的年检报告连续两年不能递交。当年也适逢市武术馆的多次搬迁,办公地址和办公电话也变更了,民政局发给我们的通知也因搬迁送达不到我们的手中。直至2005年年底,市民政局因发出给我们的信函均似石沉大海,无奈之下以两年不参加年审为由,撤消了广州市太极拳研究会。在此期间,虽然研究会难以公开的名义开展活动,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辅导站教学没有停,我们还组织了650人在中山纪念堂参与申亚宣传片的拍摄,250人在“中国心、亚运情”大型庆祝晚会上表演集体太极双扇,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抢花炮开幕式的集体双扇表演……。特别2005年是广州市太极拳研究会建会三十周年,在这名不正、言不顺的日子里,我们在市武术馆馆长甘海明的支持下,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发动群众,举办了广州市太极拳研究会30周年图片展览;没有经费,常委们带头赞助,发动会员支持。并在图片展览的基础上,以一台简单的扫描仪,由会员张颖珊边学边设计,为研究会省下了这笔设计费用,出版了广州市太极拳研究会的第一本纪念会刊;特别是在甘海明馆长的支持下,以市武协的名义,为我们落实了东方宾馆的场地,使一场别开生面的“广州市太极拳研究会建会30周年庆典”活动于同年12月在东方宾馆金色大厅得以顺利举行……。另一方面,知道撤消的消息后,我们马上组成一个由老会长、老常委(侯维道、简桂妍、黄本荦、苏华祥和我)组成的申诉小组,积极组织材料到市体育局、市民政局进行申诉,经多次反复提供和补充有利证据,后来得到市武术馆、市体育局和市民政局领导的支持,我们又成立了广州市太极拳协会筹备小组,与相关单位积极沟通,为达到市体育局提出的关于协会主席必须由局级以上职务人员担任的要求,侯维道主席勇于担当,于2007年1月5日经市民政局批准,宣布广州市太极拳协会成立,至此,李卓儒先生的宿愿终于如愿以偿,同年我们也举办了协会成立庆典,并于年底举办了“2007年广州市太极拳械表演会暨李卓儒先生纪念会”,以告慰他老人家多年来为争取成立“广州市太极拳协会”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42年来,广州市太极拳协会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坎坷,经历了许多风雨,一路走来,协会不断进取,不断地发展壮大,威望日益提高。在此,我满怀感恩之心,感谢李卓儒先生对广州市太极拳协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和长远规划,感谢他对我们后一辈的教育和培养,感谢广州市老领导们对协会的关心和爱护,感谢市民政局、市体育局、市武术馆、市武术协会历任的领导对协会的领导和大力支持,感谢协会曾经共同共事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感谢一直以来热心支持协会工作的各位新老朋友……。感恩太极拳这项有益身心的健身方法,令我能通过太极拳的学习和服务群众,得到不断的锻炼,逐步学会了以良好的品德和心态,面对工作、面对生活、面对朋友,从而提升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努力付出的同时,收获了大家的信任、支持和友谊,不断地吸收正能量,服务他人并分享快乐,使自己逐步进入一个良好的良性循环状态。

  李卓儒先生的精神影响了许多为协会发展努力付出的领导班子成员、教练员和积极分子,希望“李太极”的精神能让更多人了解并得以传承,上下同仁能不忘初心,让太极拳协会工作继续稳步向前。让祖国传统文化——太极拳造福更多热爱生活的朋友。


2017年12月28日